凤凰微彩 - -(中国)360百科
凤凰微彩2024-01-28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成功举行******

  中新网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6日电 当地时间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边会由中国新闻社与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能源基金会协办。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作视频致辞。 供图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作视频致辞。 供图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全球性重大挑战。共识就是力量,在气候变化治理领域,媒体扮演着普及知识、行动倡导、连接各方、凝聚共识的重要角色。中新社一直高度重视气候传播,积极拓展工作领域,愿为讲述传递中国与世界的低碳好故事、绿色好声音以及合作新成就,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田成川作视频致辞。 中新网记者 陈天浩 摄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田成川作视频致辞。 中新网记者 陈天浩 摄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田成川在致辞中表示,加强气候传播,积极提升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宣教中心以提升公众环境和气候意识为己任开展积极探索,积极打造品牌项目和宣传平台,包括开展丰富多样的气候传播活动、发起成立气候传播平台和行动网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培训等。

  在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看来,实施气候变化政策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源基金会的愿景和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他说,应通过气候传播让社会公众接受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意识,尤其要为青年一代所接受,并最终转化为青年一代的行动。能源基金会早在七八年前,就专门成立了相关的传播项目。

图为王毅在“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上进行演讲。 中新网记者 陈天浩 摄图为王毅在“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上进行演讲。 中新网记者 陈天浩 摄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在演讲时则提到,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需要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还要有更好的公共参与。他认为,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一方面能够利用国家公园本身的教育功能来提高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公众的参与,也将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展局局长助理管秀鹏介绍了该合作组织开发的能源全球平台,“接下来我们将以能源全球平台为媒介,与各方携手共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和广泛的公众参与需要一场公众气候观念的升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繁旭认为,气候传播要逐渐实现范式转变,通过好的故事,让科学数据和政策转变为真实可感的公众生活,让公众觉得,能源、气候议题并不在远方,而在你我身边。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项目主任荆卉表示,“让气候议题更加主流化,未来有很多可以继续发力的方向,比如强化公众对于气候问题和低碳解决方案更科学的理解、增加气候变化在社会讨论中的可见度、强调低碳转型以人为本的定位,以及给公众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直观体验,让人们认识到自己既是低碳转型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

图为彭大伟现场分享对中国气候报道新趋势的观察。 中新网记者 陈天浩 摄图为彭大伟现场分享对中国气候报道新趋势的观察。 中新网记者 陈天浩 摄

  中新社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兼中新网副总编辑彭大伟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气候报道新趋势的观察,“随着VR、AR等技术及新媒体、融媒体形态的不断延伸发展,未来的气候传播形态将更加广阔,针对的受众将更加广泛,也必将在全社会汇聚更大合力。”

  伦敦大学学院可持续金融和基建转型首席教授梁希分享了对中国企业ESG发展的见解并建议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方面根据国情制定本土化的信息披露标准,推动智能化的数据收集,同时通过能力建设和政府领导,从根本上提升市场主体对ESG的认知。

图为“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现场。图为“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现场。供图

  在边会圆桌对话环节,“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原、绿色和平中国首席代表袁瑛,就面向“双碳”目标转型实践与气候传播的议题进行讨论。

  张建宇认为,技术进步使我们对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能够可持续以及可被认识到。有了支持的态度、理解的程度,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具体改善,我们将可进入美好生活和气候友好的新时代。

  廖原也认为,技术的赋能使得我们对更美好生活中舒适的追求,以及对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两者开始趋同,这能够帮助每个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支持、理解和行动落到实处。

  “公众气候行动具有多样性和在地性”,袁瑛指出,ESG等新兴议题,对企业采取更高更好的气候行动有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同样会推进公众、企业采取不同层级的气候行动。(完)

  • 凤凰微彩

    旧金山中央地铁华埠白兰站“交通大使”便利乘客******

      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旧金山中央地铁华埠白兰站自去年11月19日运行以来,一直受到民众和媒体的关注。前往拍照打卡与乘坐体验的市民络绎不绝。为了保障乘客安全、方便、快捷乘坐地铁的“交通大使”们,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和服务作用。

      伍女士是负责组织培训与管理交通大使的志愿者。她表示,每天都有交通大使来维持华埠白兰站的乘车安全,重点是帮助华裔长者。因白兰站从地铁入口到月台乘车,从上到下约有九层楼高的距离。为维护乘客的安全、帮助乘客即时了解乘车信息,交通大使是不可或缺的岗位。

      服务于白兰站的交通大使由华裔新老移民组成,他们表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为社区服务,感到非常荣幸和有归属感。虽是在服务别人,但自己收获的愉悦是最大的。

      另一名白兰站交通大使唐先生透露,因白兰站位居华埠,且直达湾景区与米慎湾等多数华人社区,因此到白兰站的乘客,90%是华裔长者。他们来到新的环境,有相同语言的人可以提供帮助,便不会觉得惊慌。

      唐先生因可以讲流利的中文和英文,自中央地铁线2022年11月19日开始试运行以来,就担任交通局的“交通大使”,为不计其数的本地、外地以及国外游客担任向导和解说。他及时将地铁延误或是有误的乘坐信息传递给乘客,舒缓乘客紧张焦虑情绪,并将乘客的要求即时反馈给交通局,起到沟通乘客与交通局的桥梁作用。

      前往乘坐地铁的刘婆婆说,十年前自己亲自投票,支持中央地铁的建设。现在看到它开通,很想来看看。一进地铁,便看到跟自己说一样语言的交通大使上前指路,感到很亲切,就不再害怕和担心自己搞不定怎么坐车了。

      伍女士表示,其他站点也会有交通大使,但并不像白兰站这么多。因华埠是新侨老侨来集会或是采买日用品的地方。如一直保有交通大使的服务会让华埠站更安全卫生。让华裔社区居民开心出门,平安而归,是每个交通大使的心愿。(李怡)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凤凰微彩地图